文章

“公益律芽发掘计划”第三天回顾

“公益律芽发掘计划”  是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复恩”)2018年计划培育的品牌项目,旨在通过宣传、推广、选拔优秀的法学院学生及青年律师加入训练营,启发和引领他们加入到公益法律行业中,其前身为复恩主办的“青年律师训练营”。

“公益律芽发掘计划”的第三天,学员们又回到了上海市公益新天地,在导师们的分享中继续学习公益法律服务领域的知识


上海华夏恢弘律师事务所,上海市阳光善行公益服务中心计时俊先生就未成年人保护的公益实践,首先与大家分享了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的未成年人保护项目经验。当贫困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都已十分完备,了解孩子们真正对提高普通话水平的需求,才能为提升当地教育质量作出实质性的改善。以理解未成年人心态和需求为基础,计律师结合自身为未成年人刑事辩护的案例,进一步分析了未成年人保护现状和不足,明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并对未成年人监护人的刑事责任追究、监护权的撤销、中止等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主要法律制度进行探讨。计律师坚定地相信律师通过法律援助能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起到重要作用,经过一代人不懈的努力,辅以完善的社区矫正和教育系统将能够改变未成年人的命运。


随后,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创始人,壹基金民间救灾行动公民获奖者郝南先生,为大家系统性地普及了国际人道援助体系。郝南先生带领大家反思,我国作为世界上灾害次数最多的国家,公益组织却只有在灾害发生时才运行,忽视日常学习和培训的现状,向大家指出为什么国际人道援助需要专业化的职业体系。正是通过对实践经验的不断反思,国际人道援助体系总结出了新的变革理论:国际人道援助药以信息为出发点,获取的救援信息越充足,越有利于作出高效的决策;在实践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资源短缺,而是如何协调行动才能最大化的发挥救援力量和智慧;对于突发事件的响应,关键不在于响应的好坏,而在于日常积累的能力和专业知识。国际人道援助的复杂性与“humanitarianism”的深刻含义都证明了国际人道援助值得被当作一项事业去追求。


午餐过后,由上海有人公益基金会残障项目总监、哈佛大学法学院残障项目培训师蔡聪先生为大家介绍“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核心概念和中国实践”。蔡聪先生以辨析形式平等、实质平等、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引发大家思考究竟什么是对于残疾人的公平。《残疾人权利公约》不是给予残疾人特权或优待,不是赋予残疾人新的权利,而是对平等的重申。蔡聪先生邀请大家积极互动,对“脊柱残障的残疾人是否能够营运网约车或出租车“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大家分别从服务行业性质、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潜在风险、盈利模式等角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蔡聪先生的授课唤醒了大家的同理心,使学员们尝试以残障者的视角去理解,比起包容与接纳,残障者更需要的是尊重。


最后,同性恋亲友会执行主任 阿强先生,他从自我认同与家庭认同、参与者模型、分会成长路线和身边人的影响力等方面,生动地向大家阐述社群发展重点是人的改变。阿强先生运用自己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向大家介绍如何循序渐进地使父母认识真相、接受孩子。如果同性恋群体的可见度低,人们囿于偏见和无知凭空揣测,永远无法理解爱是平等的。所以不要将对方仅停留在求助对象的层面上,不仅要让没有力量的人发生改变成为有力量的人,还要使他们在社会发挥自己的力量,进而成为能影响社会的人。“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打破沉默,影响身边的人,觉醒的社群正是能量的来源。

感谢导师们带领大家探索“象牙塔”外的公益实践,引发大家思考个体与社群的力量。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参访与闭营式上律芽们的成果展示和感悟分享。Love is old, love is new, love is all, love is you.

QR Code 手机访问 微信分享